天玑9000性能提升多吗-芯片怎么样(2/2)
这部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天玑9000对于LPDDR5x 7500MT/s的支持。
联发科提到LPDDR5x 7500相比LPDDR5 5500,能够将带宽提升36%,在重度负载下让延迟降低20%。
去年和今年的旗舰手机的确大多都在用LPDDR5。

LPDDR5x还是相当新的方案,本月月初三星才刚刚宣布开发出了首个14nm 16Gb的LPDDR5x DRAM。
此前三星给的数字是相比LPDDR5实现1.3倍处理速度提升,以及将近20%的功耗降低。
这几天,美光也刚刚宣布联发科验证了其LPDDR5x DRAM,针对的就是天玑9000。
美光给的数字是LPDDR5x峰值8.544Gb/s,相比LPDDR5提升至多33%的性能。
LPDDR5x的采用,理论上应该也是游戏帧率得到提升的部分原因。
AI性能:比比苹果和谷歌
当代手机SoC不能忽略的另一个亮点自然就是AI专核了,联发科将自家的AI专核称为APU。
这也是联发科自研IP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APU已经成为如今联发科在手机SoC市场上实现差异化竞争的关键。
前不久的媒体分享会报道中,我们也特别提到了联发科对AI的看法,以及联发科提出的以“每瓦有效算力”来评判AI处理器的性能和效率,建议关注端侧AI inference的各位前往阅读。
这次天玑9000之中的APU采用4个性能核(Performance Core),加两个弹性核(Flexible Core),简单理解应该就是4大核、2小核的设计。上一代产品中,联发科用的是2大核+3小核方案。所以联发科宣称天玑9000在AI性能上提升了多达400%,与此同时能效(Power Efficiency)也提升了4倍。
似乎大部分端侧AI芯片或IP供应商对于自家芯片架构都甚少提及,联发科也没有在会上去谈自家APU的架构。
相比“2021旗舰”(这里应该又是指iPhone-by Cupertino company),AI性能领先66%,能效则有31%的优势。以下是跑具体的一些应用和NN时的对比:

对象检测和图片分类的确都是手机上比较具有代表性的AI应用场景,跑的是MobileDet、MobileNet V3、V2网络。
除此之外,联发科还特别将天玑9000的APU和谷歌发布没多久的Pixel 6手机之上的Tensor处理器作了比较。对比的是AI ETHZ v4——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AI Benchmark,在业界也颇具名声。
联发科表示,天玑9000相比Tensor,在AI性能上有至多16%的性能领先。

更具体的一些对比项目如上图,项目包括视频AI降噪、去模糊等。
ISP、媒体与显示
而在手机SoC之上,除了CPU、GPU和AI专核这几大件之外,芯片厂商普遍强调的还有ISP(图像处理器),毕竟影像性能可是下游手机产品的宣传重点。天玑9000也不例外。
天玑9000之上的ISP是联发科的第七代Imagiq。联发科称其为全球首个3.2亿像素支持的ISP,吞吐9 GigaPixel/s。这次的新ISP据说相比上一代,是全新设计的架构(completely re-design on the pipeline)。
在吞吐上这一代ISP相比前代提升2倍,视频降噪性能10倍提升。
视频拍摄支持方面包括4K HDR拍摄,还有个AI-Video架构。

这次的ISP是个3核(3 ISPs)设计,每个ISP(核)可处理3-exposure图片(应该是指3次不同曝光的帧或画面)。那么到视频拍摄上,就能够以HDR的方式同时捕捉3-exposure 18bit的视频(联发科表示,Imagiq Gen 7是全球首个能够在ISP管线上实施18bit的方案)。联发科称其为全球首个实现硬件级的3-cam 3-exp 18-bit video HDR支持,3个ISP(核)一起工作的话,就是每秒处理270帧画面。

对于所谓的3 exposure,联发科还在会上将其与2 exposure的方案作了对比。
联发科表示,3 exposure输出的18bit HDR画面更加接近人眼动态范围(这个对比应该是指,视频拍摄的每一帧,都以三次曝光执行HDR合成)。
当然,ISP与AI的合作是现在的手机SoC芯片厂商普遍在做的事情了。
毕竟AI在影像拍摄过程中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前文提到的AI-Video架构应该就是联发科的方案。
天玑9000主要强调的是有个VSE(视频流引擎)——这是架构层面的改进,“融合ISP与APU的流处理”,“视频拍摄或大型照片处理时,不需要再频繁通过DRAM来交换数据”。

联发科针对这个VSE并未提供更多信息,可能和增大片内cache有关?此前,我们在《手机拍照:在AI面前,1亿像素都是垃圾》一文中谈到过,麒麟9000采用一种Smart Cache,以及帧切片的方式实现ISP与NPU的数据互通,避免数据频繁通过片外存储来读写。猜测VSE可能与此会比较类似。
联发科表示,VSE能够将功耗降低至多17%,延迟减少至多33ms,如此一来也就能进行更多特性的视频实时录制和处理。
这样的算力与架构,是实现照片与视频拍摄质量的基础。不过影像内容创作,就ISP层面更重要的还在于OEM厂商所采用的算法。
在内容呈现上,关乎到SoC之上显示与媒体/视频编解码模块。
视频方面,天玑9000支持8K视频编解码,其中包括8K AV1格式的视频播放。对此联发科表示现如今很多视频流服务都升级到了AV1。
所以将其固化为一个模块也是必然的。
显示方面,天玑9000支持最高144Hz刷新率2K分辨率屏幕,或180Hz的全高清分辨率屏幕显示,以及对HDR10+ Adaptive提供支持。
谈谈5G modem和天玑9000的低功耗
在连接(Connectivity)支持上,天玑9000将WiFi支持的频宽翻倍至160MHz。
这次对WiFi 6E的支持,应该是真正能够发挥160MHz频宽的组成部分。另外天玑9000是智能手机中首个实现蓝牙5.3支持的芯片——估计对用户而言,蓝牙耳机降低延迟是其更有价值的一个应用场景。


无线连接的5G支持方面,这次的天玑9000虽然仍然不支持毫米波,但开始支持sub-6GHz下行的3CC载波聚合,频宽300MHz最高带宽7Gbps——今年9月份,是德科技就发布消息提到过和联发科在这方面的合作,即在sub-6GHz范围内,聚合3个5G NR载波达成300MHz频宽。
此外还有对于更多5G Rel-16特性的支持,包括“全球首个R16 UL Enhancement”,相比Rel-15在弱信号区域的上行速度能够提升最高3倍。这些特性都是联发科技术投入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5G支持,联发科另一个强调的重点是持续加强UltraSave技术。天玑9000采用的是迭代版的UltraSave 2.0。
联发科表示,相比“2021旗舰”(iPhone),在Connected模式下功耗降低至多32%,High Speed模式下功耗降低至多27%。
这里的High Speed模式,在联发科的定义里似乎在于视频流这类持续高速使用5G流量的典型应用中。具体如何实现节电的,联发科在发布会上并没有提到。
谈到低功耗,这次联发科CEO Rick Tsai演讲中多次提到了联发科对于“低功耗”的看重,讲话开头、中间和结尾都不忘提“低功耗”,并强调在技术上要从低功耗走向高性能,难度会显著地低于从高性能走进低功耗。联发科的主场毕竟在边缘和端侧设备上,IoT也是其重要市场,追逐低功耗也是应该的。

针对天玑9000,联发科表示:我们采用新的技术,新的低功耗架构,将功耗控制到最低级别。
上图的这组对比,比较的也是“Android旗舰”。
具体的场景包括了飞行模式、空闲模式、音乐播放、8K视频播放、4K视频录制、游戏等。不同场景下,天玑9000可实现的功耗相比竞品有不同程度的优势。不过类似8K视频播放这种场景,大约和新加的解码模块有关吧。
而且联发科如今造旗舰手机SoC芯片有个特别的优势,就是台积电在工艺上会显著的更为成熟。
N4虽然不是什么大版本迭代,但台积电在规划上会将其列为主流SoC的重要制造工艺。这一点此前探讨工艺的文章里也已经介绍过。
而三星4LPE实际上可能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因为4LPE目前是作为7LPP之后的完整迭代,包含了pitch scaling的。这会成为明年与高通的竞争中,联发科的一个重要优势项。

手机SoC是其他业务的重要驱动力
天玑9000无疑肩负着联发科全面征服高端手机市场的使命,所以联发科在其中倾注了很多的技术与心血。而且此前的媒体沟通会也能清晰地看到,联发科在技术上的持续投入,以及未来手机芯片方面的规划路线,包括5G、AI、图形、图像各方面的技术,此前我们都解读过。似乎也是从这几年开始,联发科在技术上的投入和合作也显得明显更为积极。这是将市场扩张至旗舰设备的关键。我们也期待看到明年天玑9000发布之后,市场交付的答卷。
比较有趣的是,这次发布会Q&A环节,不少人问及联发科未来业务的发展重点,以及在手机之外其他业务的投入情况。Joe Chen和Rick Tsai对此的解释是,联发科的其他业务增长点此前就已经开始显现:虽然手机芯片业务的增长仍然是最快的,但其他各组成部分的同比增长也都有百分之三四十。
更重要的是,手机旗舰SoC“是我们的技术驱动力”,联发科在手机上的很多技术储备,正以更快的速度流向其他应用和市场。包括“我们先进工艺技术、先进封装技术方面的能力,也在其他计算业务上发挥作用”。这也为联发科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