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 Android 们的相机不愿用大底了?(图文)(3/3)
四、都想手握核心科技
去年,搭载 M1 Pro、M1 Max 自研芯片的新 MacBook Pro 正式亮相,Google Pixel 6 Pro 也搭载了「自研」的 Tensor 芯片,而 vivo V1、澎湃 P1、马里亚纳 X 也让 vivo、小米、OPPO 初涉造芯。
「造芯」运动已经成为 2021 年内消费电子业的主旋律。
苹果的 M 系芯片以高能效比闻名,并且与硬件有着很好的契合,与其他产品构成了生态壁垒。而 Pixel 6 Pro 的 Tensor 也与 Android 12 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关联,但还未构成壁垒。
再到国产厂商们的定制 ISP、NPU,芯片虽小,但足以为影像带来一定的优势,甚至也不排除最后形成品牌们的壁垒。
从摄像头出现在手机上开始,它的发展与传统影像厂商如出一辙,更大的底、更高的像素、更大的光圈一直是主旋律,为此不惜摄像头凸起,占去机内相当的空间。
但随着越来越接近上限,边际效应愈发明显,成像效果的提升也不再显著。
直到「计算摄影」以及自研 ISP 芯片的出现,彻底扭转了手机影像的发展方向,由算法、机器学习引导的计算摄影正成为主战场。
有着更大体积、成本的大底传感器已经不再是手机厂商们的首选,反而更青睐于对传感器的「调教」,也就是基于成熟硬件的算法优化,和运用独立图像芯片(ISP、NPU)打造独特的影像壁垒上来。
可以预见的是,在物理光学规律没有被打破的情况下,未来几年在新机发布时,影像的重点会围绕 AI 计算、机器学习、独特影调、极速对焦等「计算」上来,传感器的尺寸、型号会越来越式微。
点个赞! (9)
更多相关
相关文章
- 徐起预热真我 GT7 Pro!搭载最新旗舰芯 或提前发布(图文)
- 曝任天堂 Switch 2 采用“双屏”设计,何时发布成谜(图文)
- VR/PC 对战游戏《DAVIGO》将于 11 月 29 日发布抢先体验版
- 可自我修复显示屏的手机或五年内面世 手机售后要失业?
- 博主称天玑 9300 安兔兔跑分双杀骁龙 8 Gen3(图文)
- 手把手教你减少电池损耗 看完老手机还能再撑一年 (图文)
- 老人换机别乱花钱 买高配不如为他们设置好这些 (图文)
- 十一回家给长辈买礼物?给你一份高性价比清单(图文)
- 微软必应聊天更新:集成至 Microsoft Launcher、引入“在手机上继续”功能
- 一加 Ace2 Pro 今日首销 顶配不到四千元 性价比爆棚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