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之纹章圣魔之光石图文攻略(火焰纹章烈火之剑必练人物)(2/2)
《烈火之剑》
2003年,《火焰之纹章 烈火之剑》作为《封印之剑》的前传登陆了GBA,若说《封印之剑》是后加贺时代的一次新的探索,《烈火之剑》则让其变得成熟并推广到更广阔的群体,一并的带来的还有火纹粉丝们最喜欢的初恋琳迪斯。
作为前传,本作讲述了25年前,罗伊的父亲艾利乌德与萨卡草原的少女剑士琳、以及奥斯迪亚侯弟赫克托耳等人经历的冒险,最终阻止BOSS召唤魔龙的故事。
本作首次使用了三主角分段叙事,三个不同角色的三大篇章通过不同视角为我们带来了对剧情不一样的解读,互相补充故事的完整性,而前作详细的新手教程在本作中则融入进了琳的篇章中,不显拖沓。
比起前作,《烈火之剑》的人物刻画要更加成功。草原少女琳并非正统皇室出身却更能理解民间疾苦,尽管不免彷徨焦虑,却也成长为战时刚强,战后体贴的女性领袖;可靠老大哥赫克托尔开朗幽默,考虑周全,常常慰藉艾利乌德也给了火纹粉丝耳目一新的感觉;而皇室出身的艾利乌德彬彬有礼却必须克制情绪,这样性格互相迥异的三人组之间的羁绊让玩家们深陷其中。
而《烈火之剑》的进化远不止于此,玩家通过自定义角色姓名、血型、生日等基础信息,首次以军师的角色参与到游戏故事中,通过军师的星数为人物增加能力以及属性,这也为日后作品的自捏角色提供了雏形。
本作不仅引入了天气系统,还增强了人物的支援对话以此补充剧情,这让许多配角的形象也非常鲜明,其中不少支援对话的精彩程度甚至超过了主线对话。
剧情驱动下,隐藏关与一些新人物的加入也成为玩家津津乐道的一个点,不同的行为导致的后果让玩家在抉择上摆动不定,而这也正是成广通时代火纹的一大魅力所在。
从难度上看《烈火之剑》堪称三部曲之最,Hard难度下,地形、武器、参战角色与战术安排无一不在悬崖上走钢丝,而欲达支援100%与全人物结局更是那个时代每位玩家追寻的“白金奖杯”。
也正是那时,成广通时代的火纹开始全面被新玩家所接受,30万的销量让任天堂正式决定将《火焰之纹章》带到海外市场,最终全球销量97W傲视群雄。
IGN对本作打出了9.5分,GameSpot则打出8.9的高分,GBA火纹三部曲成为了全球粉丝认知度最高的三作。
《圣魔之光石》
2004年GBA三部曲的终章《火焰之纹章 圣魔之光石》赶在NDS出来前的最后时刻发售了。
本作讲述的世界观与前两作有所不同,故事发生在另外的一片拥有800年和平时期的“玛基维尔大陆”。
游戏的主人公是侠义的王室兄妹伊弗列姆和艾瑞珂。当古拉德王国对自己的盟国鲁内斯突然发动猛攻并占领之后,伊弗列姆和艾瑞珂作为为数不多的幸存者,肩负起了调查古拉德背叛的源头与平息大陆动乱的重任。
玩家将从兄妹二人的视角体验游戏,中间还会有分支情节供选择,从而体验不同角度下的不尽相同情节发展。王子复国套路虽然老套,但本作对于悲剧王子利昂的描绘相当生动,人物性格的转变,亦正亦邪、无奈无畏的茅盾,感情收拢与迸发的拿捏,可以说改角色的刻画有点反客为主的意味。
“自由度”是本作的核心观念之一。自由选择的地图路线和怪物塔的存在,让玩家不再练级全靠竞技场,但随性杀敌升级也使得本作的难度有了轻微的降低。
转职路线的选择使得玩家感到新颖,重骑士有了介于圣骑士与将军的防御与行动力,魔骑比之贤者提高了行动力但降低了伤害,这种分支让玩家在培养角色构建团队的时候有了多样化的选择。
与《烈火之剑》精巧而庞大、循序渐进的难度不同,《圣魔之光石》在地图格局及主线剧情的内容量上不免透露出赶工缩水的痕迹。敌人难度与我方角色强度的不匹配,在难度与平衡性上让火纹老粉丝颇为不满。
最后本作虽然是在粉丝群体中褒贬不一的终章,但依然以89W销量的成绩为GBA三部曲做了个好收尾,Fami通和IGN也都纷纷给出高分评价。
至此《火焰之纹章》GBA三部曲以系列最为耀眼的成绩宣告新生,两剑一石在GBA的平台加持下带领了无数萌新入坑。
但撇开平台、宣传等外部因素后,不难看出成广通时代的火纹不再执拗于个人情感、才华的宣泄,而是凭借自身完整的系统、严丝合缝的战旗机制及王道而鲜明的角色形象吸引着实实在在的玩家。
当然故事远未结束,在经过GBA时代的摸索与成功后,《火焰之纹章》即将以全新姿态回到其原本的主机战场。